川普關稅風暴暫歇 全球供應鏈重組難擋
4月2日,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草坪上拿著碩大的字卡,宣布對全球開徵「對等關稅」。從那一刻起,全球股市與匯市就隨著川普的一夕數變,陷入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動盪。各國政府無不繃緊神經,嚴陣以待。
美中關稅戰爭尤其激烈,兩大經濟體幾乎脫鉤,大小企業承受莫大痛苦。兩國終於在5月12日發表聯合聲明,在90天談判期間,大幅調降互相暴增的進口關稅,全球暫時鬆了一口氣。
川普無分盟邦與敵國大幅課徵關稅,各行各業都面臨世界最大經濟體拆解經貿體系的嚴峻挑戰。川普要求製造業回歸,人們習於半世紀的供應鏈將重新洗牌,從成衣、自行車零件到稀有金屬與半導體,都可能遷廠或關廠。
美國想重振中產階級,並做到「當中國決定要與我們開戰時,我們就不會還要依賴對方提供的鋼鋁」;然而,美國也面臨全球供應鏈定型、結構性高成本等難題,結果很可能是產品變貴、消費者不買單,企業也賺不到錢。
與此同時,加拿大政府端出協助企業措施,包括提供出口商資金,協助尋找美國以外的新市場,並通過銀行向受關稅直接影響的企業提供貸款。加拿大人更打破過去的消費模式,用最簡單的方式支持國家,例如「購買加拿大貨」運動興起。
封面故事〈關稅戰爭〉深入解讀川普關稅戰對美國各行各業的衝擊與影響、美國製造的美好想像與難題、歐盟六張牌因應關稅戰、「加拿大優先」擺脫美國依賴、越南台廠吃不消關稅戰,以及離開中國的蘋果依然挑戰重重、台灣電子業跟進台積電赴美求自保等。(詳見44頁)
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地鐵不只是交通工具,更是橫跨意識形態、藝術風格與城市記憶的流動博物館,從中世紀帝王的榮光,到共產政權的遺緒,都等待通勤者凝視、與之對話。在布拉格搭地鐵別只低頭滑手機,不妨抬頭看看那些被忽略的藝術。
造訪過瓜地馬拉的遊客,對於裝飾著五彩霓虹燈還有閃亮配件的公車,一定印象深刻。但這些招搖過大街的噴煙烏賊車,多是美國報廢校車,司機更是把馬路當賽道玩命尬車,事故悲劇層出不窮,讓人膽顫心驚。
《全球中央》特闢〈開箱地球村〉單元,透過分布世界五大洲記者的在地觀察,從台灣人的角度,分享在異鄉食衣住行育樂、社會制度、各式見聞與文化衝擊。(詳見82頁)
咖啡館不只是品味咖啡的場所,也是文人思想交會與靈感激發的搖籃。本期〈看世界〉走訪布拉格蒙馬特咖啡館、羅馬古希臘咖啡館、馬德里希洪咖啡館、巴黎花神咖啡館、紐約瑞喬咖啡館、台灣明星西點咖啡館與柏林的莎士比亞與他的兒子們書店,點一杯濃郁咖啡,一起感受文學的餘香。(詳見8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