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中央2021年9月號 No.153【電子書】

電子書
優惠價:$79

數量:

後疫時代救經濟 正視通貨膨脹隱憂


「我有買太多嗎?還是我看錯?」加州舊金山的主婦們捏著信用卡,盯著早餐麥片、雞蛋、水果到家電用品的售價往上飆;不漲價的尿布、衛生紙品牌則以縮水的數量行銷。


已開發國家都在擺脫疫情糾纏、力拚經濟復甦,祭出寬鬆的貨幣政策與紓困方案五花八門。美國較早握有疫苗又積極刺激消費,反彈速度較歐洲和日本更快,但報復性消費的背後是萬物齊漲。


受惠全球火熱買盤,航運大老們直言「從業數十年,第一次見到海運如此盛況」。然而,塞港、缺櫃、缺船、航班大亂,造就了海運運價一去不回頭,各國面對通膨的壓力更大了。


反觀中國,卻出現不同的場景。消費者物價指數相對平穩,但生產者物價指數創下12年多的高點,兩者的差距是1990年代以來首見,意味企業苦吞成本,獲利銳減,暗藏倒閉及造成失業的隱患。


後疫情時代,各國都在振興經濟,但結果大不相同。封面故事〈解封拚經濟〉帶你直擊美國經濟榮景下的通膨危機、中國如何應對原物料價格上漲的壓力、鐵礦石飛漲下的中澳恩怨情仇、法國拚觀光瞄準歐洲客、南非物價高漲失業潮難解,以及海運供需失衡的困境、台灣如何看待通膨問題等。(詳見28頁)


「躺平主義」流行於中國網路,主體是年輕族群,簡單來說就是「癱倒在地,不再渴求成功」。年輕人對「躺平」有共鳴,他們「不想努力、就想躺平」,是因為自認再努力也買不起猶如天價的房子、昂貴的車子,辛勤工作只是為資本家打工而已。


在生存壓力面前,有些年輕人繳械投降,試著投入躺平主義的懷抱,如同日本、韓國與台灣近年出現的低欲望現象,都是對高壓社會的被動適應,透過壓縮自身欲望的方式,來降低生活壓力。


專題〈躺平主義〉探討中、日、韓、台年輕人在生活和工作間的掙扎外,並專訪《厭世代─低薪、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》的作者吳承紘,深入解讀台灣青年厭世的困局。另外,專題也反思新加坡如何做到高薪低房價、美國人在疫後找回個人生活掌控權等精彩內容。(詳見70頁)


〈看世界〉本期介紹「忘憂好去處」,放下塵世煩惱,到土耳其石頭城的熱氣球上欣賞嶙峋奇岩美景,走訪迷人有趣的舊金山九曲花街、德國柏林的忘憂宮和有如人間仙境的南投忘憂森林,再到菲律賓藝廊來場美學散步、拜訪繪本世界的宜蘭幾米主題廣場與風情萬種的紐約中央公園。(詳見8頁)

瀏覽過的商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