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中央2018年2月號 No.110【電子書】

電子書
優惠價:$79

數量:

彈性工時 法律外的信任與創意


立法院今年1月再度修改《勞動基準法》,通過七休一鬆綁、延長每月加班上限、輪班間隔有條件縮短、工時核實計算與特休假遞延五大條文,增加了工時彈性,但勞資見解分歧,原本的制度問題變成了政治問題,關鍵在沒有人相信「勞資協商」。


亞洲國家如韓國、新加坡及台灣,平均工時通常比歐美國家長。以台灣為例,2016年的平均工時為2,034小時;日本、美國在1,700~1,800小時之間;法國、荷蘭、德國等歐洲國家平均在1,500小時以下。雖然各國政經條件不同,但發達國家的勞資雙方處理工時問題的思路,仍值得台灣借鑒。


德國等歐洲國家彈性工時的創意就值得參考。德國實施工時帳戶,性質有點像存摺,只是記載的是實際工時,多的可以存下來提領,尤其適合輪班制或訂單隨著旺季淡季變化的企業。


瑞典的勞資信任關係也讓人稱羨。斯德哥爾摩的企業很少使用打卡制,只有工廠才打卡,他們認為老闆與員工是基於信任關係,而非監視關係。


經濟強權的美國,勞工申訴管道暢通,一般正職員工每週基本工時40小時,如果工時超過一分鐘,雇主就必須付出1.5倍的薪水,因加倍支出的成本太高,除非必要,企業不希望員工加班。


反觀日本,情形就悲慘多了。日本的《勞動基準法》雖明訂每週工時上限,但允許雇主要求勞工加班的「36協定」,卻讓勞工加班時數沒有上限,2015年被認定過勞死的勞工多達96人。


本期封面故事〈彈性工時〉, 駐德國、瑞典、美國、日本、香港與台北記者連線報導各地如何面對工時問題,值得台灣深思的是,除了修法外,勞雇處理彈性工時的爭議是否也能導入更多的信任與創意。(詳見36頁)


春節連假是出國旅遊旺季, 觀光為各國旅遊聖地帶來人潮與錢潮,但對歐洲許多地方來說,大批遊客湧入,改變居住環境,隱隱觸發當地的反遊客情緒。出國觀光除了守秩序、不要大聲喧譁外,還有許多潛規則要注意。


〈別當失格旅人〉專題從食、衣、住、行各面向,彙整出國需注意的基本禮儀外,駐法國、美國、日本、泰國、印尼與巴西的記者深入報導出外旅遊需注意的文化差異與習俗禁忌,讓旅行更加愉快,賓主盡歡,不用擔心成為失格旅人。(詳見70頁)


本期〈看世界〉企劃「建築大師出手」,一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如何與自然共吐納、日本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在上海設計的「光的空間」、布魯塞爾的霍塔博物館、有如外星宇宙飛船的首爾「東大門設計廣場」、扭轉盤旋直入天際的香港豪宅、美國洛杉磯的布羅德博物館與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的森林意象,讓您不出門也能品味建築藝術精品。(詳見8頁)

瀏覽過的商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