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理融合打破框架 新文科也有出頭天
美國OpenAI推出聊天機器人ChatGPT後,在全球掀起人工智慧(AI)狂潮。隨後推出的GPT-4,文字能力更驚人,不少大學生憂慮文科寒冬將至。春江水暖鴨先知。美國哈佛大學去年一口氣宣布取消三十多門文科課程,中國的北京、復旦等大學也減少相關課程,全球校園都在思索轉型,出現新一波學科結構調整潮。
在復旦大學,文科院系培養項目的「新文科」,突破傳統文科的思維模式,推動學科間的交叉融合,例如文理交叉、文工交叉、文社融合等,以適應科技革命和新經濟發展。
越來越多日本大學開始設立跨越文理科系框架的「文理融合」型科系。東京大學計劃2027年開設文理融合型五年一貫課程,以因應超越文、理科框架的新型學問領域。
韓國為了幫助文科生找到新的出發點,同時解決企業人力不足問題,許多大型企業推動就業輔導規畫,例如三星的青年SW學院每年培養1萬5,000名以上教育生轉換跑道到軟體開發。
在台灣,鴻海集團也積極招聘非理工科系專才,不再局限於行政與支援,已擴展到策略研析、國際法規、供應鏈協調、永續管理、品牌溝通與商業決策等具前瞻性的核心職能。
封面故事〈科技文科生〉深入報導各國文科退場潮、AI對人文科系的衝擊,以及大學人文教育如何轉型因應等。AI雖然改變了傳統文科的生存方式,卻也為人文領域開啟新價值,掌握與AI共創、協作能力,就不怕被職場淘汰。(詳見40頁)
西班牙人無「樂」不作,只要逮到機會、找到名目就要辦場派對,大玩特玩,婚禮這等人生大事當然比照辦理。婚禮彌撒或見證儀式後,先來場雞尾酒會,氣氛熱絡後開始正餐宴會,最後以熱舞派對作結。一場西班牙婚禮派對真的很久,十幾個小時下來,既耗體力又考驗酒力。
印度每年舉辦800萬至1,000萬場婚禮,是全球婚禮最多的國家。印度年輕人雖然自由戀愛,一旦走向婚姻還得通過父輩「初試」,為何媒妁婚姻至今在印度仍是主流?
《全球中央》特闢〈開箱地球村〉單元,透過分布世界五大洲記者的在地觀察,從台灣人的角度,分享在異鄉食衣住行育樂、社會制度、各式見聞與文化衝擊。(詳見80頁)
美國紐約911事件與台灣921大地震,對世人來說都是難忘的悲傷記憶。本期〈看世界〉一起追憶歷史,走訪劫後重生的傷心地,包括紐約世貿中心一號大樓、火吻重建的布拉格國家劇院、恐攻創傷的馬德里阿托查車站、倫敦大火紀念碑、荒廢新生的阿根廷莫利諾咖啡館、戰火重生的馬尼拉王城區以及台中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。(詳見8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