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普2.0製造復興 保守浪潮下的美國夢
「美國夢正再度燃起,將比以往更加壯大,且不可阻擋。」79歲的美國總統川普今年3月重回國會發表演說,向全球宣告美國的黃金時代正要開始。
他上任後簽署上百項行政命令,誓言用高關稅帶動美國本土製造業。川普政府「以製造為本」的競爭戰略,聚焦於讓製造回流成為「國家榮譽的一環」,以創造就業、縮短供應鏈與強化地緣經濟自立為目標。
中國每年製造的船舶噸位是美國230倍,面對如此大的差距,重新構建造船業也是川普的美夢之一。但美國要復興製造業仍須克服熟練勞動力短缺、技術基礎薄弱與供應鏈體系複雜三大障礙。
COVID-19疫情、人工智慧(AI),疊加川普掀起的全球貿易戰,也重塑了美國就業市場的樣貌。美國年輕世代對投入家族企業的興趣日益增加;藍領工作開始受到年輕人青睞。
川普的保守民粹旋風,還帶動社會右傾風潮。Z世代年輕男性為川普重返白宮提供了強勁動力;社群媒體更出現一股「傳統賢妻」的復古風潮。
然而,川普政府強硬的移民政策、削減高等學府科研經費、收緊國際留學生簽證,致使人才流失、大學校園氣氛緊張。美國似乎不再是那個允許各國人才、各種理想逐夢的美國。
封面故事〈川普的美國夢〉帶你一窺川普如何振興製造業與面臨的挑戰、美國社會的保守思潮以及台灣、歐盟與中國如何看待美國夢。(詳見38頁)
埃及人的語言表達就像一道以各式香料裝飾擺盤的佳餚,用誇張華麗的詞藻、詩情畫意的比喻,和蘊含伊斯蘭信仰元素,來呈現語言的熱度和美味。
甜言蜜語是埃及重要的社交潤滑劑,外國人初次接觸這些表達方式時,可能會認為很虛偽。但這就是埃及人的社交哲學,可信手拈來,是一場極為自然的禮貌性社交演出。
在通膨率飆破三位數的阿根廷,生日派對卻從未缺席。在這個國度,無論經濟多動盪,人們依然選擇舉辦一場場充滿音樂、氣球與歡笑的慶生活動,像是在告訴這個不確定的世界,「我們還能掌控什麼」。
《全球中央》特闢〈開箱地球村〉單元,透過分布世界五大洲記者的在地觀察,從台灣人的角度,分享在異鄉食衣住行育樂、社會制度、各式見聞與文化衝擊。(詳見80頁)
本期〈看世界〉一起關心地球之腎——溼地,來看看舊金山灣區渾然天成的寶石紅鹽灘、倫敦的天然水庫瓦薩斯托溼地公園、香港觀鳥看魚的天水圍溼地公園、營造多樣棲地的曼谷班嘉奇蒂公園、一生必遊的高美溼地、串起大台北生態廊道的社子島溼地與一票難求的北京翠湖溼地公園。(詳見8頁)